搖滾版的『卡農』



搖滾版的聽起來也很棒~!!

不管是原版或是各種改編版 ,卡農聽起來就是感覺很棒
真是佩服第一個發明『卡農』這種演奏法的人啊~~


小常識:

卡農 並非曲名,而是一種曲式,字面上意思是「輪唱」,簡單的講,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,交叉進行,互相模仿,互相追隨,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。

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,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。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,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,小提琴全部 拉奏完全相同旋律,前後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,每段更是僅有兩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;大提琴的調子從頭到尾只有兩小節,重複達廿八次之多,可是聽者卻陶醉 在這旋律之中,絲毫不會感到單調。能御簡如繁,作者可說已臻化境。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(1653 ~ 1706),曾是巴哈的老師。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,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拉的作品。


最出名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(帕海貝爾, 1653-1706) 的卡農,全名是"Canon and Gigue in D"。Gigue是吉格舞曲,不知道它跳起來是啥樣子,我印象裡有人說它是一種Circular Dance

帕海貝爾擅長演奏風琴,是當時最偉大的風琴作曲家。巴哈的兄長就曾是他的門下學生。

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,在今天已少有人聽。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,他很少被排上名。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,卡農曲長僅五分鐘,是微不足道的小品。諷刺的是,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反而是這首卡農。

卡農旋律簡單樸實,但具有精密完美的樂曲結構,充份展現對位法的魅力。樂曲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,其低音部為只有八個音符組成的同一旋律,同一旋律從頭到尾重覆了28次。

帕海貝爾的卡農約作於1680年,三百年後,魅力依然不減,成為最受現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挖...真是超讚!

明。 提到...

好聽欸XD
真的很不錯說~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