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比例」這種東西,在很多場合的主要用途是用來「欺騙」,
例如欺騙自己的上司,或是難纏的客戶。
當然,也有人用來欺騙自己,自我安慰。
我舉個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。
一所學校,共有1000名學生。
只要你的分數是全校前10%,你就可以可以獲得獎學金。
請問你要贏過多少人才能獲得獎學金。
有人是這麼算的,
前10%就是1/10,所以我
只要贏過其他 9個人就能拿到獎學金了。
聽起來很正確,很可惜,現實不是這樣的。
1000 x (1-10%) = 900
正確答案是,
你必須贏過 900人才能拿到獎學金。那個10%,是最前面的10%啊,不是全體的10%。
所以很多時候,單看比例並沒有實質上的意義。
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某些人狂推的billypan的文章
中國VS台灣:統派不願面對的真相台灣的人均國民生產總額(GDP per capita),是中國的5倍以上。中國的經濟雖然快速發展,但這個差距並沒有縮小(見下圖)。中國的PPP在世界229個國家中排名133,台灣是39名。中國,離能稱為富裕的國家還很遠很遠。
他還利用這個數據,寫了另一篇
會不會太扯了?中時到現在還在美化中國經濟,醜化台灣經濟~關於外資,或是中國的大型企業
我不認為他們會「平均地」在大陸各地招人,也不認為他們會無止境無上限地招人。
所以拿全國GDP不高,來證明大陸對台灣的威脅不大,是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我查了一下,
2008年,北京人口約1700萬
2008年,上海人口約1800萬
2007年,廣東人口約9449萬
這三個都市是公認外資和大型企業最多的城市,就算不算廣東,上海加北京也有3500萬人,遠勝台灣的2300萬人。
如果說,這兩個地區的外資或大型企業願意給他們大學生的薪水,遠勝台灣大學生,那是不是該好好的正視一下,而不是再自我安慰。
也許有人會懷疑,為甚麼我會只用
大陸最發達的兩個城市來跟
台灣整體做比較。
其中一個理由是,如上述資料載明,光是這兩個地方的人口總和,已經遠勝台灣所有人口了,如果企業想要用人,光是在這兩個地方,就已經可以找到比台灣還多的人力資源了,更不用說全中國。
但另一個理由更為重要,就是
一直以來,台灣都以領先大陸「各地方」自居,簡單來說,台灣所謂的領先,一直就是在說「最高值」而不是「平均值」,大陸人對台灣的印象也就是,台灣是一個超乎大陸所有城市的存在。這點在billypan所引用的
暴富中國 學士薪資高過台灣的地一頁第一段,和第二頁最後一段都說得很清楚了。
想起以前,別說是上海
或北京,就算是把上海和北京的大學生平均起薪
全部加在一起來比較也沒在怕的。而現在,居然還要斤斤計較,這是北京的,這是上海的,不行不行,我們要用全國GDP來算。幹!不要這麼可憐好不好。
就像我前面舉例的,這時候,平均值根本沒有意義。
跟台灣人搶工作的,可不是在大陸鄉下種田的那些人,
而是那些在大陸沿海大城市的精英還有全中國的精英啊!說到這個,我就想起我的一位女性朋友。
她以前老是自我安慰,說自己其實並不胖,因為班上還有一堆比她胖的。
然而,我每次都會提醒她,
不要老是看班上最胖的那些人,那些不是你的目標。
你該看的是那些身材最好的人啊!而billypan大驚小怪的這篇文章
暴富中國 學士薪資高過台灣標題上,billypan念茲在茲:「下那個標題用意何在??」「會不會太扯了?中時到現在還在美化中國經濟,醜化台灣經濟~」顯然他對標題有所誤會。
原本文章的標題是「暴富中國 學士薪資高過台灣」是的,有個「
空格」。
新聞標題為了節省空間方便排版,常常會改「逗號」為「空格」,然後省略一些非主詞的詞彙。
按照新聞內文還原標題的話,就會變成「暴富中國,大陸朋友告訴我:『北京學士薪資居然已開始高過台灣。』大驚!」這種長到極點,不可能被編輯通過的標題。所以我覺得頗為正常,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,應該不至於陰謀論到要問作者「下那個標題用意何在??」。
至於內容上,我早在兩年前就在大陸論壇看過類似的薪資比較了,當時已經頗高,現在又更高了,這也不是什麼新聞了。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上一篇文章
中國與台灣的未來,絕不該是戰爭提到的同學。
我在這邊說這些,並不是要打擊大家的信心,
而是希望能一起努力、振作。畢竟在那邊自我安慰一點也沒用,最終也只會慢慢走向滅亡。
就像行政院衛生署的標語:「自慰過度有害身體健康。」(仔細想想……應該是飲酒。XD)
聽說billypan是個醫生。
如果我是醫生,在病人得到絕症時,我一定會據實以告,因為我希望他能好好利用剩下的人生。就算他大崩潰,對我大吼大叫,甚至拳打腳踢,我還是會告訴他。
看來,billypan應該是走不同路線的。
現實是殘酷的,但是面對現實才能做更多的事,才會進步!共勉之。